您的位置:首页>频道 > 科技 >

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加速汇集,国际“朋友圈”越来越大

2019-11-12 15:26:26    来源:科技日报

英国伦敦与中国南京,跨越14000多公里的两座城市,因为剑桥大学—南京科技创新中心而结缘。

10月25日,剑桥大学教授安东尼奥·维达尔·普伊格再次来到南京,带着“肥胖相关的代谢并发症”课题,他将与中国伙伴共同开展研发。

在南京,长江以南是厚重的历史,长江以北是创新的未来。江北新区这座正在崛起的新城,国际资源正在加速集聚,开放创新氛围日渐浓厚,“国际范儿”成为特色标签。

近期,江苏自贸区获批,江北新区又肩负起为改革创新探路的重任:自贸区南京片区全部落户于该区域,而其首个功能定位就是自主创新先导区。

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加速汇集

9月10日,“剑桥大学—南京科技创新中心”在江北新区奠基开工。中心将聚焦信息技术、生物医学、健康医疗和智慧城市建设及管理,围绕南京主导产业,进行创新研发。

“剑桥有一流的科学技术、研发项目、研发人才、创新体系以及巨大的国际影响力。”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汪冬宁说,“我们要干就干世界领先的项目,要引就引世界上最好的资源。”

康河贯穿的剑桥大学已有800年的历史,而毗邻长江的江北新区则是一座现代新城。这是剑桥大学首次在海外设立研究机构,相隔万里的牵手,令人颇感意外。

为什么选择江北新区?“江北新区的科研创新环境和人才服务都非常吸引人。”3次到访南京的剑桥大学校长斯蒂芬·托普说,这里的经济活力以及自贸区设立后的便利性,都是促进创新发展的基石。

目前,该中心首批研究项目已经启动。剑桥大学副校长艾莉斯·费伦认为:“我看到了更好的机会,让更多可能变为现实。”

南京大学—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、南丁格尔护理学院、伯克利—南京研究中心、以及由南京大学、美国密歇根大学、瑞典医疗健康发展中心和台北医学大学参与的7个健康服务项目等国际科技创新平台也纷纷在江北新区落户。

走出国门建设海外创新中心

一个国家级新区的快速崛起,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和开放的胸怀。江北新区一边大力“引进来”,一边大步“走出去”。

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,江北新区围绕“创新大国”和“关键小国”,积极扩大海外创新朋友圈。

在美国波士顿,代表团一天拜访7家企业,有人感慨道:“人虽辛苦,但成果丰富。”在美期间,南京—波士顿双城高峰论坛成功举办,双城代表就合作意向进行了项目签约。在瑞典,代表团拜访了瑞典国家创新署、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机构,推动相关项目加速落地。

此外,新区还积极探索“离岸孵化器+海内外合作空间+服务机构”的离岸双创模式。2018年在瑞典设立的北欧离岸孵化中心,成功孵化了9个研发项目;今年6月,新区在伦敦也设立了离岸孵化中心,促进科研项目落地。

今年初,江北新区印发《深化创新名城先导区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实施方案》,明确提出“坚持国际化合作,打造科技创新‘强磁场’”。

截至目前,新区先后在美国硅谷、英国牛津、剑桥、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地建设海外创新中心,对接海外项目150余个,引进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、40位院士。

让海外人才找到家的感觉

“这是中国人举家团圆的日子,在这样的时刻我想表达对你们深深的思念。我很想向你们推荐这里,这个总能让我忘我工作的第二个家——南京市江北新区。”

今年中秋节,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拉斯洛·塞凯伊教授,给学生写去一封“不能团圆的家书”。作为南京融康博临床医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官,他每个月都要在此工作1—2周。

研究院所在的迷你硅谷3楼有个休闲吧,拉斯洛经常在5楼做实验到深夜,累了乏了就下楼来倒杯酒喝,仿佛回到了自家的厨房。

“引进全球领先科技创新技术,最核心因素是要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心,为海外人才营造家乡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。”迷你硅谷创新集团董事长刘瑞宸说。

目前,迷你硅谷引进北欧专家13位,与卡罗林斯卡医学院、瑞典国家生命科学研究中心、乌普萨拉大学等12家科研机构合作,58家海外创新企业入驻。

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个全球性课题,作为制造业大省,江苏所面临的传统制造业转型更是迫在眉睫。

在江北新区,一家“中德混血”研究院也初具规模,通过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合作,他们把德国的精工理念、创新思想和前沿技术方法融入到中国制造中去。

“借力德国专家资源,我们组建了快速响应产业技术需求的研发团队。目前已与南瑞集团、大全集团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,由德方专家牵头的泉峰集团生产系统升级优化项目也正在实施中。此外,研究院还落实了深圳指芯科技、江苏昊晖科技、健达智能科技等企业的孵化项目。”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帅立国介绍说,研究院正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,进一步助力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。

关键词: 高端创新资源

相关阅读